2021年秋季学期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中一年级开始使用统一的教材,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,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结合,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。要想上好语文课,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,结合当地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法。对此,笔者以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,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入手,在单元课堂设计上做了初步尝试。

分析学习情况,寻找教学支点

建立语文学习思维桥梁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。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,语言环境复杂,多种语言表达模式和表达范围交织在一起,对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影响。因此,加强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,解决交流中的基本问题,是应对语文难学教学困难的重要途径。那么,交流的内容是什么?沟通的想法是什么?培养什么样的素质?展现出什么样的精神?要从教材中找到。

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是“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,注重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,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,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信心”。在准备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时,我们会发现该单元分为三课,包括8首古诗,涵盖不同体裁的古诗和近诗。由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制以人文主题为线索,这三门课程的教学不能脱离“理想信念”、“文化信心”、“责任”三条主线。结合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中对应的“文学阅读与写作”学习任务组,可以从阅读与写作的角度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,并根据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中明确的“语言结构与应用、思维发展与提升、审美欣赏与创造、文化传承与理解”四个学科的核心素养,以“语言结构与应用”为立足点,确定本单位的学习任务为:写一篇以“生命诗意表达”为主题的文学短评。

在文学短评写作过程中,学生在写作前需要阅读,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。

在文学短评写作过程中,学生需要在写作前阅读,分析和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。同时,文学短评字数灵活,写作角度多,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选择,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要说。引导学生完成本单位的学习任务,实现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培养。

了解生情,思考单元教学路径

上好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的“研(上好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“研究)插图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仅在于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,还在于理解学生的生活视角、生活经历和学习困难。在过去的教学中,作者发现学生的知识份额有限。在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时,他们需要补充很多家庭作业,特别是学习古代汉语,这一弱点更加突出。此外,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写注重群体阅读。如果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改变,学生的语文学习将更加困难。

“我们应该如何预习8首单元诗?“老师不逐字仔细讲解这么难的古诗。我们怎么理解?要缓解学生的困惑,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到阅读方法,树立学习自信,对此,可以做以下三个设计:

一是知人论世。作者的生活时代和创作背景决定了作品的创作风格。因此,引导学生根据《纽约时报》对作者进行分类(如表1所示),让学生首先了解《纽约时报》的特点,然后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,不难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。本单元的三门课程按时代划分。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和理解作者,操作简单,答案容易找到,这对建立学习信心有很大帮助。

二是欣赏“四看”。古诗意蕴深远,婉转回环,难以欣赏。因此,有必要教学生使用一些欣赏技巧。面对一首诗,“看”作者,根据他的时代背景和写作风格来判断这首诗的主题思想。以《永遇乐·例如,作者辛弃疾在南宋。这一时期的文人大多是爱国诗人。他们的大部分作品都表达了收复失地、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。辛弃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他们上马驰骋疆场,下马诗文安邦。引导学生先了解这些内容,再了解辛弃疾的作品,难度就少了很多。“二看”题目高度浓缩了诗歌的内涵,往往指出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等元素,对我们快速理解诗歌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学生更容易用这些已知的信息欣赏这首诗,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。“三看”关键词,即能反映作者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的词。比如杜甫的《攀登》,关键词有“悲”、“独”、“苦恨”,是作者情绪的爆发,是作者情境的总结,是情感的集中。如果学生能找到这些关键词,就能轻松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。“四看”笔记,大多数古代诗歌背后都有“笔记”,“笔记”的内容大多包括诗歌写作背景或暗示主题思想或解释事件,学习阅读“笔记”对学生正确欣赏诗歌有很大的帮助。

三是识别表现手法。欣赏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步是识别表达技巧,但有几十种表达技巧。如果学生在讲座中很难消化,很容易滋生对困难的恐惧,影响后续学习。对此,可以教学生如何识别修辞手法、情景关系、虚实结合、动静关系、用典、象征等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。让学生在欣赏古诗时养成“读诗必辨手法,思考手法意图”的学习习惯。

注重实践,全力打造多彩课堂

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,除了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前预览任务外,还应注意课堂实践,让学生轻松体验学习诗歌的感觉,自然完成短期文学评论,并以各种形式表达。

以小组为单位,通过小组学习、讨论、交流完成学习任务。让学生分组交流,增强团队意识,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醒对方,共同进步,学习合作知识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例如,在学习《梦游》、《登山》、《琵琶》时,设置“与诗人同行”的学习任务:请通过小组合作、大声朗读、反复体验,进入李白的梦想,与他一起游览天奶山;登上贵州白帝城外的高台,欣赏萧瑟的秋江;前往白居易旬阳江,听琵琶回声(可参考课后注释、工具书等解决发音、句子意思等问题)。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,解决基本理解问题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首要任务。这项学习任务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,掌握古代诗歌的内容是理解作者思想和感受的前提,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诗歌风格的情感表达形式。引导学生回顾作者的生活经历,感受诗人对不同价值观下生活价值的追求,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,将被动知识转化为积极知识,确保学习质量。

同时,还可以设置“看经验谈追求”的学习任务:1。总结三首诗,研究主题句,用一个词概括诗人情感的共同点(明确:失落)。2.总结三首诗,用一个词概括诗人情感的差异(明确:个人经历、忧国伤、同情他人)。3.你更喜欢哪种追求?谈谈自己的看法(明确:“小我”可以存在,但不足;“大我”是人生追求真正价值的地方)。本学习任务的设计意图是密切关注教科书培养学生“理想信念”、“文化信心”、“责任”的核心,发挥中国教科书的作用,这也是中国教师的使命和责任。“文化润疆”是新时期党的治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,教师是具体执行者,语文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。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,把关心家国、立德育人融入课堂的方方面面,把真实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言行中,落实到课堂学习的字里行间。

戏剧表演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完成。表演的前提是熟悉剧本。表演成功的关键在于演员对角色的猜测是否到位。这些要求将极大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、学习和交流古文。此外,表演成功后的成就感也有助于缓解学生对古代汉语学习的恐惧,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,为建立文化信心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在《短歌行》和《归园田居》的教学中,可以设置“体验不同生命个体的价值追求”的教学任务。带领学生在理解诗歌、熟悉语言、掌握技能、体验情感的基础上,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感受不同价值观下的价值追求,引发对自身价值追求的思考。

例如,戏剧表演“曹操与陶渊明的相遇”:东汉末年的曹操和东晋末年的田园大师陶渊明在某个时刻相遇。他们会开始什么样的对话?请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查找相关资料,大胆想象或引用相关诗歌创作戏剧,自由寻找合作伙伴,合作构思情节。课后相互表演后,建议两组在课堂上完成戏剧表演(可以脱稿或按照剧本台词表演)。戏剧表演的设计意图是针对民族地区学生死记硬背古诗的困难,强迫他们参考注释理解全文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信心和动力,利用青少年的表演欲望,想要证明自己的特点,让他们设计情节和表演,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事实上,学生准备戏剧的过程也是熟悉诗歌内容和记忆诗歌的过程。在戏剧表演中,学生以更轻松的形式走进诗人的心中,感受诗人的价值追求,有助于引发对“不同生活的价值追求”的深入思考,认识到个人生活的多重选择。

此外,你还可以设置“曹操积极入世,想做出贡献,统一世界,与陶渊明相比,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为什么?“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,区分逃避责任与淡泊名利、傲慢高贵的区别,认识到价值观的决定性作用,从而思考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?人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?不断提高文化精神和人文素养,深入思考。

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要结合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,深入研究教材,思考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预习计划,开展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。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欣赏、表达和交流、梳理和探索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人文素质,不断积累知识和深入思考,打破汉语难学的困境,充分发挥汉语课程以文化和文化教育的作用。

(作者:刘洪凤,单位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中学)(2023年第一期中国民族教育)

举报/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