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是初中和高中的总称,分为初中和高中,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。初中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。高中是指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。

简介概述

19世纪末,中国现代教育创始人何子渊、丘逢甲等辛亥革命老兵率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,成功引进西学(美国教育),创办和推广新学校,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。由于形势压力,清政府不得不在教育创新网络上开放。1905年底,新学校制度颁布,科举制度废除,新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西方学校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。新学制将学校分为“小学”、“中学”、“高等学校”、“大学”几个等级,但“小学”和“中学”的定义模糊,直到宣统第一年(1909年),地方科举考试停止,才明确,逐渐分为初中和高中。

中学,又称初中、初中,是“中学”的缩写,属于大学类型,教学知识高于小学,低于大学,处于“中等地位”,学生学习年龄,一般在11、12至17、18岁。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,学习时间为3年。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,都有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。重点中学的命名应具备一定的条件,经过一定的程序后,由具有审批资格的政府行政机关批准。

在中国,初中三年教育一般纳入九年义务教育,免收学费和杂费。按户籍所在地划分,就近入学。在非户籍所在地的中学学习被称为“择校”,需要缴纳一定的“择校费”。“择校费”的数额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。虽然国家明确禁止,但屡禁不止。目前,高中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,学生入学,以县乡镇划分为单位,中学划分招生或根据考生自愿招生,未录取高中,一般支付“议价费”,费用取决于学校教学水平,教学水平进入大学,特别是著名大学学生人数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,未来高中也将纳入义务教育范畴。

在清末学制改革之前,中国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遵循传统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类。中央国子监相当于大学性质,地方福州县学具有中等教育性质,而城乡社会学、义学等是小学教育性质。当时大小学的划分是确凿的,中学教育没有明确的划分;在中国教育史上,它不作为特定教育阶段的入学制度。